DSC_1960
▲阿姨最近過生日,所以我們在台南王品牛排為她慶祝,順便也可大吃一頓。

DSC_1964

▲▼妹妹吃得真高興

DSC_1967

DSC_1970
▲我也很高興

DSC_1973
▲今天的小玩具是噴射客機

DSC_1974
▲因為孔廟就在附近,吃完了就到這裡散散步。

被列為1級古蹟的台南孔廟,有著多方面的重要特質。在文化上,它是台灣第1座孔子廟,早在明鄭時期便已創立﹔清末之前,它還是台灣官辦的 最高學府──台灣府「儒學」所在,是培育知識份子的搖籃。而在建築藝術上,它那龐 大的配置、優美的尺度和樸實的地方性風格,不僅在台灣孔廟建築中獨樹一格,放到現 存傳統建築中衡量,也鮮有能出其右者。(YLib.com)


DSC_1978

DSC_1980

▲▼入德之門

入德之門是清代府學所在「明倫堂」的三川門。當時由各縣選送的學子,即從此門進入府學進 修。「入德之門」的涵意,則如門上橫匾所書者,要步入「聖域」、「賢關」,得從品德的陶冶 開始。

掩映在蓊翠濃蔭下的入德之門,有著朱紅的屋瓦﹔中央3間為雪白粉牆,開3門,配上赭紅的 磚花窗﹔左右兩廂則是朱牆配上白石條窗。簡潔莊重的造形,有「校門」的威儀,又不失親切之感。三川門3個入口,裝設石質門框,但仿木構造而於門楣處置石質門簪,相當特別。門外左前 方,及門內左右壁各立有石碑一方,分別是民國54年立的「建廟三百年紀念碑」、清康熙52年立 的「台灣府學 港學田記」,以及嘉慶23年的「重修文廟碑記」。(YLib.com)


DSC_1998


DSC_1985
大成坊

大成坊名稱取自「大成至聖先師」之意。有東、西兩座,東大成坊是目前孔廟主要的出入口,上方懸著「全臺首學」橫匾一方,筆力雄渾,據學者考證,可能是清乾隆年間蔣元樞重修時所立。

門樓形式的大成坊,構造上採用十字形承重牆,穩重而大方;牆頂前後左右六個燕尾輕巧的 昂揚躍起,線條流麗優雅﹔最上方則是以簡單的斗栱支起的懸山式屋頂。整體造形雄奇簡潔, 又不失秀麗,色彩搭配得宜,可說是坊門中難得的佳構。坊門入口右側立有一方滿漢文對照的花 崗石碑,上書「文武官員軍民人等至此下馬」字樣,一般稱之為「下馬碑」。這是清康熙26年( 1687)時,奉聖旨立於孔廟門外,以示對萬世師表尊崇之意。(YLib.com)


DSC_1987
禮門

依孔廟規制「左學右廟」的原則,在「學」與「廟」間原有圍牆,而東、西牆則開禮門、義路為出入口。民初,圍牆傾圮,一直未再重建,禮門、義路便成為林蔭下不著邊際的兩座門洞, 顯得有些突兀。然而,單就建築物本身來看,石栱挑簷的構造,簡拙穩重﹔而不同形制的赭紅 窗花,配上黑色的木框,則有一種典麗之美。(YLib.com)


DSC_1993
▲枯死的老榕樹,在民國一百年(2011年)的3月7日被判定死亡,同年4月砍去枝條以防掉落砸傷遊客。

DSC_1999_

DSC_2002

DSC_2012

DSC_2005
文昌閣

文昌閣是清康熙年間,巡道陳璸依福州府學奎光閣體式所修建,奉祀文昌帝君,並做為台灣 府學的藏書之所。這是孔廟建築組群中,唯一塔狀的建築物。

文昌閣高3層,形制相當特殊,從圓形的基座往上,第1層為方形,第2層為圓形,第3層為八 角形,不同的造形趣味,可能蘊涵著「天圓地方,文昌與孔聖之德光被八宇」之意。此閣在清代 與赤嵌樓同為府城最高的樓房,亦是知名的攬勝之處。民國68年,文昌閣因年久失修而傾頹,台 南市政府於是將其拆除,再以部分水泥結構的方式重新修建,成為今貌。(YLib.com)


DSC_2014
▲文昌閣內部

DSC_2015
▲文昌帝君

DSC_2016
▲文昌閣圍牆邊的三塊石碑。

DSC_2017
明倫堂

明倫堂即清代府學中的教室,之所以稱「明倫」堂,表示所授者皆為倫常之故。

明倫堂建築為3開間,前有軒亭,廊下兩側有月門,明淨的格扇門區隔出內外空間,也營造 出一份特殊沉靜深幽的氣息。廊前壁堵繪有4幅寫意水墨花鳥,散發濃厚的文人畫風,是台南彩 繪名家陳壽彝的作品,可惜已嚴重剝落,難窺全貌。堂內則陳列仿刻趙孟頫所書大學章句之巨 幅隔屏,以及數通古碑,包括﹕刻著昔日校規條文的「臥碑」、呈現出清代府學規模的「府學建築圖碑」等。(YLib.com)


DSC_2027
▲清代初期一度是全臺童生入學之所,因此亦稱全臺首學。

DSC_2031
▲全臺首學對面就是孔廟魅力商圈。商圈目前是以地區性的服務業、文化產業、高級零售業為主。有很多小吃、餐廳、咖啡館,手工藝等,亦有14處古蹟藏身其中,等待您來發掘喔!


檢視較大的地圖
arrow
arrow

    ef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